你的位置:首页 > 公共服务

娄底市“鸿雁归娄·大学生‘三下乡’服务”活动开展如火如荼

2025年8月18日 来源:红网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
红网时刻新闻8月7日讯 (通讯员 吴赛娴 齐金菊)“我最喜欢学火箭的课程!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,现在老师带我们亲手制作了水压火箭。”8月5日,在涟源市桥头河镇珠璜村村部,初一学生吴宇轩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他的科学实践体验。此刻,村里的孩子们正沉浸在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中。

连日来,这支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创新采用“本研协同”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本科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为该村暑期托管“阳光课堂”开设机械、计算机等特色课程;创新红色教育形式,通过还原本地革命先烈卢天放的英雄事迹,开发出“红色剧本杀”互动党课,让红色教育更生动鲜活。研究生团队则聚焦科技助农,开展直播带货活动,为启福年食品厂、邬辣妈食品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拓宽销路;研发“桥头河镇农特产品公共展销平台”小程序,计划与桥头河蔬菜基地合作推出“桥头河有礼(系列)·蔬菜盲盒”,开辟线上销售新渠道。两个团队优势互补,实现了“红色育人”与“科技兴农”的双赢。

640 (1).jpg

这些创新实践,是青年大学生与家乡的“双向奔赴”的生动写照,是娄底对年轻人友好系列举措的具象缩影。桥头河镇珠璜村“00后”选调生村支书助理廖卫伟介绍:“我们通过互联网发布需求信息,今年暑期已吸引5批高校实践团队。村里将闲置小学改造成‘温馨驿站’,配备15个标准床位,让大学生能更安心、深入地扎根乡村、服务乡村。”同时,当地党委、政府和村里积极协调资源,协助团队深入企业和农户开展调研和实践。

廖卫伟介绍,他们把这种“接力式”服务机制取名为“青年乡村共创计划”,旨在将乡村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精准对接,这个暑假以来共有5批 52人到珠璜村开展各类服务。贯穿各批团队的“暑期托管”项目有效解决了暑期儿童“看护难”问题,深受村民欢迎。湘潭大学团队开展入户走访和产业调研,为乡村经济发展把脉献策;组织“爱心义剪”服务村民。湖南警察学院团队拍摄“反校园霸凌”“反电诈”“防溺水”安全教育微电影,以新颖形式普及安全知识;组织广场舞活动,丰富村民文化生活。湖南科技大学团队编排“反诈”“禁止焚烧秸秆”等主题短剧,寓教于乐;组织村民拍摄“天安门合影”创意照片……

据悉,“鸿雁归娄·大学生‘三下乡’服务”活动是娄底市委组织部、共青团娄底市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“智汇潇湘·鸿雁归娄”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之一,旨在不断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,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实践锻炼、参与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,让青年在社会课堂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”,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娄留娄。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ldsqx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娄底市企业联合会-娄底市企业家协会 版权所有 娄底市企业联合会-娄底市企业家协会 娄底企业网部门主办

网站备案号: 湘ICP备2022016690号-1 

网站管理: 娄底市企业联合会-娄底市企业家协会 网站技术协调电话:

bei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