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源市:就业帮扶“小车间”实现乡村振兴“大作为”
盘活“三闲”资产,变废为宝建车间
涟源市立足“资源枯竭转型、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提质、村级集体资产利用”等现实情况和脱贫人口就近就业的现实需求,分年度出台“帮扶车间建设方案”,探索建立“闲置资产+就业载体”特色路径,“一厂一策、一校一策、一点一策”盘活闲置厂房、闲置校舍和易扶安置点闲置门面,同时借鉴“外卖送餐”模式,引导帮扶车间为行动不便、需兼顾家庭的脱贫户提供“居家接单”服务,推动资源效益与就业帮扶双提升。目前全市共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35个,吸纳就业3769人(脱贫人口1173人),人均年增收1.6万元以上,其中60余个村集体依托帮扶车间实现增收超过1.5万元,125人依托帮扶车间实现“居家就业”。
依托“四有”涟商,振兴产业强吸附
涟源市整合特色产业资源,出台实施细则,构建“企业+基地+车间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打造“专家服务+专项培训+师徒结对”技术支撑体系,纵深推进“帮扶车间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”,致力引导一批“有情怀、有技术、有特色、有实力”的涟商回乡兴业,以产业振兴促进充分就业、稳定就业。目前已建立涟商创业服务站22个,累计吸引13家涟商参与帮扶车间建设,建成特色帮扶车间8个,打造“省级示范车间”5个,其中邬辣妈安置就业400个、吸纳脱贫户就业114名,带动4671户农户种植萝卜;康麓生物带动约600户农户种植柑桔;德晟智能、鑫洲芯微的帮扶车间技术工年均收入达5万余元。
突出“五大”抓手,多措并举保长效
涟源市聚焦审批、用工、融资、监管、奖补五大关键环节,推出“政策包”,创新“服务链”,针对帮扶车间推行“一窗联审、动态调整”机制,针对脱贫户构建岗位需求动态监测服务机制,同步推出系列奖补措施和“就业帮扶车间贷”,推动帮扶车间从“应急式、应景式”向“实效型、长久型”转变。近3年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700万元、发放贷款155万元;2025年新增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4家、退出3家。
- 上一篇:
- 下一篇:关于2024年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奖励资金安排情况的公示 2025/7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