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党建
    你的位置:首页 > 基层党建

    钢城蝶变记:党建引领 共治共享 娄底城管以“三进”之笔绘就温情画卷

    2025年9月18日 来源:娄底新闻网       浏览:

    从钢铁轰鸣的工业基地,到宜居宜业的文明之城,娄底的转型之路,不仅镌刻着产业升级的铿锵足迹,更流淌着城市治理的温情力量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,这座“钢铁之城”深知,硬核的工业底蕴需要柔软的民生温度来滋养。娄底城管以“进小区、进路段、进门店”的“三进”工作为核心抓手,将党建引领的“红色引擎”、全民共治的“群众力量”与钢城特有的坚韧底色深度融合,打破传统管理壁垒,让城市治理从“单向发力”变为“多元共治”,在钢铁的硬朗骨架上,织就了一幅“共建共享、温情满溢”的城市新图景。

    微信图片_20250916160837

    党建铸魂:以“红色根系”扎牢钢城治理之基

    钢铁之城的韧性,源于每一个“细胞”的坚实。娄底城管深谙,城市治理的效能,始于党建引领的深度。在“三进”工作中,娄底将党组织建在城市治理的“最小单元”,以“网格临时党支部+社区党总支+小区党支部”三位一体的党建体系,为钢城治理注入“红色动能”。

    63个城管网格临时党支部遍布中心城区,市城管执法局正科级干部与街道、社区领导交叉任职,934个小区分类建立功能型党组织——这不是简单的组织覆盖,而是将治理的“根系”直接扎进群众身边。在曾经因物业管理缺失、垃圾堆积如山的和轩名苑小区,城东大队党支部带领党员冲锋在前,联合多部门清理积存垃圾、修剪杂乱树木、协调安装充电桩,让“钢铁邻里”重拾宜居家园;在老旧厂区改造后的社区,党员志愿者主动对接高龄职工需求,上门解决水电维修、环境整治等“急难愁盼”,让工业记忆里的“工友情”,转化为社区治理的“邻里暖”。

    429518332

    截至目前,娄底城管系统708名党员、16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下沉网格,累计解决群众问题1.2万余个,现场办结率超95%。党建引领下,钢城的治理不再是“冰冷的规则执行”,而是“有温度的需求响应”,让“红色旗帜”成为市民心中最可靠的“定心丸”。

    554009748

    共治聚力:让“钢铁市民”成为城市美容师

    娄底的城市基因里,藏着“协作共生”的工业密码——从钢铁生产线上的分工协作,到如今城市治理中的全民参与,“共治共享”早已融入市民的生活理念。“三进”工作正是抓住这一特质,打破“政府单打独斗”的传统模式,让20余万“钢铁市民”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,共同为城市“梳妆打扮”。

    593608254

    在“进门店”工作中,中心城区3万余家临街门店接过“共治接力棒”。依托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制,娄底为每家门店建立“信用积分档案”,推出“积分变福利、星级成招牌”机制,更有“星级门店10条礼遇”加持——从免费停车到行政审批上门服务,让商户从“要我守规矩”变为“我要树标杆”。曾经的“流动摊贩”主动申请固定经营点位,退休的“钢铁工人”化身门店志愿者,协助维护街面秩序;在“进小区”行动中,近七成小区成立业委会、评议会,钢厂职工、社区居民、物业人员坐在一起,共同商议“微建设、微服务、微管理”,让老旧小区从“脏乱差”蜕变为“洁净美”;而在“进路段”工作中,城管联合交警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对85条主次干道开展“净化、序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”整治,市民自发组建“护路志愿队”,定期参与垃圾清理、交通引导,让钢城的每一条街道,都成为“共治共享”的生动课堂。

    823772489

    从生产线到社区巷陌,娄底市民用“钢铁般的执行力”,让城市治理从“独角戏”变为“大合唱”,也让“我的城市我的家”成为刻在钢城人心中的共识。

    温情润城:让硬核钢城满溢民生温度

    有人说,钢铁是冷的,但娄底这座城是暖的。“三进”工作的最终目标,从来不是“打造完美的城市面子”,而是“守护市民的幸福里子”——无论是解决“停车难”,还是整治“环境差”,每一项举措都瞄准“民生痛点”,每一次行动都围绕“群众需求”,让硬核钢城处处可见温情细节。

    960647634

    在钢铁厂区周边的背街小巷,曾经因货车通行频繁导致路面破损、扬尘严重,“进路段”工作开展后,城管部门不仅修复路面、增设防尘设施,还在巷口打造“口袋公园”,种植绿植、设置休息长椅,让下班的工人能在这里歇脚聊天;在老旧小区,“三微”行动精准解决“飞线充电”“老人买菜远”等问题,加装充电桩、开设“便民菜点”,让民生服务“零距离”;在商圈路段,规范停车秩序、优化照明设施,让夜间逛街的市民安全感满满,也让钢城的夜晚多了几分“烟火气”与“浪漫感”。

    1309817494

    如今的娄底,工业遗址与现代商圈交相辉映,钢铁雕塑与绿植景观相得益彰——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的“金字招牌”下,是“出门见绿、抬头见蓝、遇事有响应”的民生实景,是“老人舒心、青年安心、游客暖心”的温情画卷。

    105883832

    从钢铁生产到城市治理,娄底始终以“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,书写着转型发展的新篇章。城管“三进”工作,不仅是一次治理模式的创新,更是一场“让城市更有温度”的实践——它让党建引领的“红色”、全民共治的“金色”、民生温情的“暖色”,共同绘就了“温情娄底”的最美底色,也为全国工业城市的治理转型,提供了一份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娄底方案”。(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盛祥桂 通讯员 肖治华 肖利兴)